发表时间: 2021-08-10 13:33:51
作者: 南京金宁汇科技有限公司
浏览:
隔离日记
7月21日
今天是休假的第三天,一早就收到几个好友和同事转发的同一条新闻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在常规检测中,发现了9个样本呈阳性。我算了算,恰好是我从禄口机场出发两天之后,不由得紧张起来。
网上的新闻、微信群里的传闻越来越多,南京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,封路、管制,中高风险区的划分,我无心再继续休假旅程,开始焦灼地考虑怎么回家,回南京。
7月23日
居家第1天,历尽千辛万苦,一天两次的核酸检测,终于辗转回到家。
此时的南京,刚刚经历过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。我作为风险地区经过的人口,被判为黄码,要求居家健康监测满14天、一周三次核酸检测,直到隔离期满我“变绿”为止。
7月25日
居家第3天,一早我的社区微信群里就开始不断重复着@所有人的紧急通知,“各位居民今日开始第二轮核酸检测,社区检测点位于……,黄码居民统一至……”不知所措的我,准备拿着手机就去做核酸,家人劝说,现在做核酸人太多,你们都是黄码,更容易交叉感染。最终决定,还是再等等。
7月26日
居家第4天,早上不到6点,收到了小区业主小程序“链通万家”的提醒,小区还未做核酸检测的居民尽快去社区检测点,黄码居民统一至特定检测点,小区至今无确诊病例请大家放心。
在检测点,大家同为黄码,口罩遮不住的眼睛里,互相传达着紧张与无措。
7月28日
居家第6天,从一开始新鲜感,渐渐开始无力,每天清晨就是微信群里叮叮当当的声音。从工作、到居家检测,再到一遍两遍三遍给不同的汇报对象的填写同样的表格。
“姓名、性别、身份证号、是否打过疫苗、是否做了核酸检测……”,“姓名、性别、房号、今日体温……”
各式各样的表格,不仅仅是我自己,连我的家人信息也要一同上报。
在疫情防控中,个人信息隐私应如何保护?
7月30日
居家第8天,今天有点不一样,小区工作人员让我们通过“链通万家”上报体温、生活物资需求和提交转码申请了。链通万家之前用来选业委会投票用的,我们现在的业委会、物业公司,都是用它选出来的,能保证注册的用户的都是小区业主。
我和家人的个人信息,不用发在微信群里被几百人看到了。
7月31日
居家第9天,昨天抱着试试的心态用链通万家提报了生活物资需求,今天就收到了。
等隔离结束,想去见一见这群认真负责的社区工作者们,这段时间负责我们的“小黄人”们的健康监测情况到生活物资,已经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8月3日
居家第12天,今天是第五次全民核酸检测,住在大厂的朋友说,今天在核酸采样点,他们那里也开始注册和绑定链通万家了。之后,可以通过链通万家来查看核酸检测结果和疫苗接种情况等。
更重要的是,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明确了解各小区居民核酸检测完成情况,之前挨家挨户的上门核查情况,现在减少了一大半工作量。
8月5日
居家第14天,时间久了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,一日三餐、在线办公、每日健康申报,今天是隔离期最后一天了,最重要的事是申请转码。
我把7次核酸阴性报告上传到链通万家,社区工作人员审核后通知我可以去签承诺书了。
至此,为期14天的“小黄人”生活宣告结束。
8月9日
今天,南京新增的确诊病例归零。
这是从7月20日以来最好的消息。幸运的是,我们小区里一直都没有确诊患者的出现。社区工作人员在这段不平凡的时期里,从全员核酸检测宣贯、现场秩序维护、体温上报,到小区隔离人员的健康检测、生活用品采买,他们承担了其中大部分的工作。
“请出示健康码,测量一下体温,戴好口罩。”自去年疫情过后久未出现的小区“关卡”又再一次建立起来,物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值守在卡点,居民测温验码后方能通行。
“谢谢,辛苦了”原来觉得回家还要经历这些麻烦“关卡”的我,在经历了这次居家后,却觉得无比安心,由衷地道谢。小区物业笑着说,“马上就不要烦了,小程序升级了跟你健康码绑定一起,以后可以一次性扫码进门了。”
感谢科技,更感谢科技背后那些温暖的人们。
这次居家隔离是我作为时代参与者的难得经历,
从刚开始的有些慌乱,到现在的井然有序,
从有些麻烦,到快速高效地改进,
一个个看似“微小”的改变,
背后的工作量都是难以想象的复杂。
我生活的这座城能足够让我安心,
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,
守护着这座城,
感谢每一个闪闪发光的普通人。